第九百一十章 自己造-《帝国重器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好,那我们就自己造。”

    “格洛纳斯的技术资料我来想办法,如果以苏联的二代组网技术为基础,我们的北斗……”

    “北斗如果从二代技术开始发展,我看明年先发射两颗验证星,然后十年发射十八颗功能星,争取在2007年,实现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功能覆盖。由于我们在半导体方面的优势,我认为北斗功能星实现在轨十年使用寿命是可能的。即使在2007年以后,我们也可以继续打更多的卫星上去,将北斗的定位精度继续提高。”

    戴忠山哈哈一笑,忽然想到了胡文海最开始拿出来那个数字。

    “我看北斗组网最后完全可以形成在网三十六颗,备份八颗,地面备份八颗的规模。”

    “由于GPS系统的先天缺陷,到2017年我们的北斗精度绝对比GPS要更高,达到亚米级定位都是可以的,而且可靠性显然就更没得比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家伙,戴老您这是一点亏都不想吃啊!”

    胡文海最开始扔出来五十颗星的计划,说明他肯定是做了五十颗星的预算。做项目从来只有担心钱不够用的,哪有把钱往外推的?戴忠山手上的算盘打的哗啦啦直响,到嘴边的肉是绝对不能松口的!

    “行,那就照戴老你说的方案来。”胡文海也不差这点钱,干脆痛快的点头道:“20年,打五十四颗北斗上天,我给你们的预算是一百亿,这个数字能不能做到?”

    “一百亿?采用格洛纳斯的成熟技术,我们完全可以批量生产……”

    两颗实验星再加上五十二颗组网和备份星,别看一颗还不到两个亿,在卫星里造价好像不算太高。但实际上可未必如此,以格洛纳斯成熟技术重新设计的二代导航卫星,定型后要能生产足足五十二颗——正是因为有这个规模,所以才能把价格压到这么低。

    如果是从一代实验星开始,一点点改进、测试、再改进的来,到二代能组网,一百亿扔进去也就压个比较好看的水花。

    苏联在格洛纳斯系统上沉没掉的,不知道要有几个一百亿的成本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